滿眼綠韻發展富山善水
——解讀“雁南飛效應”系列報道之二
雁南飛從創建之初,就堅定地立足山區生態優勢,扎根本土成長,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,善于變窮山惡水為富山善水,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。從1994年到現在,特別是從2006年開展創建國家5A級景區工作以來,雁南飛的開發主體廣東寶麗華集團充分放大雁南飛的綠色生態效應,避開傳統農業發展和傳統旅游開發的老路,成功地走出了一條“三高”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發展之路,將昔日以單一種茶的日日香茶場,打造成以綠色生態休閑度假為定位,以客家文化和茶文化為主題的精品景區。
綠意醉人的雁南飛
從一開始,雁南飛就明確以生態農業為開發方向。雁南飛從10公里之外引來高山泉水,經自動噴灌將甘霖灑向每一畝茶田;茶葉生產全部采用有機肥取代化肥,所有排污都經過凈化處理,實現了高標準、無污染、全綠色。2000余畝茶園染綠群山,飛瀑散珠,佳木欣榮。在園區開發上,寶麗華集團董事局主席葉華能定下的第一鐵律,就是“黃土不露天”——有開發就有破壞,但凡開發過的地方,一定要復綠,絕不能讓黃土露出來。為此,在雁南飛,修路時挖山形成的斜坡,全部被鞭炮花、杜鵑花等覆蓋;果園的斜坡斷面,全部都種上了臺灣草,防止水土流失……此外,雁南飛注重保護園區本身的生態鏈,但凡園區內的動植物,盡可能地讓其保持原有的 生存狀態。1999年,雁南飛現任總經理上任后的第一個命令,就是景區內不許打鳥,如今,園區內的各種留鳥至少有30種。因發生過黃蜂蟄傷人的事件,幾年前,雁南飛專門組織人去燒黃蜂,但后來發現其實黃蜂是吃害蟲的,黃蜂少了,害蟲多了,生物鏈勢必會亂,為此立即停止對其的傷害以維持正常的生物鏈。近年來,雁南飛不斷引進新的花卉品種進行園區綠化,使得園區一年四季都能欣賞到不同的花卉。
雁南飛標準化茶園
對于整個景區的人工建筑,雁南飛也同樣注入了生態理念。它立足于自然,極力表述人與自然兩相和諧的精準內涵,滿足人們回歸自然的心理需求,促使人工建筑與自然生態相輔相成,營造出讓都市人放飛心靈的“人間仙境”。 細心的游客不難發現,整個景區建筑用得最多的材料,就是竹和木,既環保又實用。如游客服務中心,主要以木材為主,仙茶閣則以竹子為主,而獲得中國建筑界最高榮譽魯班獎的圍龍大酒店中,圍龍食府內的圓頂就由99999根竹子構成。
由99999根竹子構成的圍龍食府內圓頂
正是注重生態的理念,令雁南飛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。景區建成后的當年,雁南飛茶葉銷售額、旅游總收入就雙雙破1000萬元。十幾年來,雁南飛先后獲得了全國生態文化示范企業、廣東省森林生態旅游示范基地、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、全國綠化模范單位等榮譽,今年初更是成功摘取了國家5A 級旅游景區的金字招牌。最近五年來,雁南飛接待游客376萬人次,上繳稅收2119.8萬元。雁南飛成功地變“窮山惡水”為“富山善水”的生態旅游開發之路,無疑為山區如何發揮生態效應,如何將莽莽群山變成財富,提供了一個范例。
梅州日報12月14日報道鏈接:
http://mzrb.meizhou.cn/data/20111214/html/1/content_5.html |